来到翔安区古宅村的客人,除了爬爬“十八弯”,还有两个看点,一是水库、二是大厝;在这一带,自古就有“有大路富,无大路厝;有大路厝,无大路富”的俚语相传,说的是清末古宅大路自然村旅越华人黄鳖家族富与厝的传奇。村里有两栋豪宅,一栋建于清末民初的红砖民居“大夫第”,记录了黄鳖家族曾经的辉煌史;一栋是2009年新落成的欧派福园别墅,续写了大路富与厝的百年传奇。一老一少两栋豪宅,见证了这一家族由盛而衰又实现复兴的过程。黄添福就是续写大路百年传奇的重要人物。
黄添福,中共党员,现为厦门市荣誉市民、同安区侨联顾问、翔安区商会副会长、同安区十四届人大代表,厦门市福佳斯房地产及其关联企业创办人、董事长。说起他的创业故事,在同安、翔安一带已传为美谈。
1955年2月,黄添福出生在有着“小官商”美誉的山村古宅。他们家的门楣,虽然还保留着“大夫第”三个鎏金大字,但在其父黄加自户口栏上,“家庭成分”赫然写着“贫农”两个字。在黄添福问世的半个世纪前,他的曾祖父黄鳖远赴越南经商发迹,在当地垄断了大米、白布市场和渔港,被法国国王授予“法属第一商家”匾额的殊荣(当时越南为法国殖民地),还被清朝政府册封为大夫,并回乡建造了誉满银同的三落双护厝“大夫第”。黄鳖生前乐善好施,铺桥造路助人无数,恩泽遍布桑梓。遗憾的是,由于黄鳖英年早逝,家族生意日渐衰落,再加上全球时局动荡,海内外亲人也失去了联系。在那段特殊的红色年代,黄家人过着普通贫农的生活,逐渐淡忘了曾经显赫的家世。
1972年,17岁的黄添福到新圩人民公社当通讯员,其后又当选为公社团委书记,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79年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这片沉寂的土地,也在年轻的黄添福心里泛起了涟漪。1980年,他毅然辞去令人称羡的国家公职,投奔同安外贸公司搞贸易;1986年又抛弃了铁饭碗,远赴德国定居。在德国的6年,是黄添福最艰难的时期,他们同时顶着好几份工作,端过盘子、洗过碗筷、开过小餐馆,黄添福人生的第一桶金,每一分钱都是他兢兢业业的心血结晶;也就是这段艰苦的岁月,形成了他们克勤克俭,吃苦耐劳,爱拼敢赢的闽商传统美德。
就在国人日益热衷于出国淘金的时候,难舍爱国爱乡情怀的黄添福,反其道而行之;决然选择了回国创业。1993年,黄添福在同安创办了厦门兴银实业有限公司等商贸企业;1998年创建厦门银福佳园房地产公司,成功开发了新三秀街的商住楼项目,拉开了同安旧城改造的序幕;2002年走出山城,成立厦门福园房地产公司,在厦门岛内黄金地段建造高楼福园公寓;2005年,福园房地产跨出厦门,与厦门银鹭集团联手,北上安徽、河南等地,运作百万平方米建设规模的大型房地产项目,掀开了黄添福创业的崭新篇章……
截止2016年,黄添福投资兴办的企业累计纳税额已是天文数字,解决了一大批富余劳力的就业问题,带动了许许多多乡亲走上致富路。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尤其是教育投入毫不吝啬,粗略统计,这几年来捐款捐物合计已超过500万元人民币以上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在黄添福的牵线搭桥下,遍布欧、亚、澳三大洲的200多个黄鳖家族成员又凝聚到一起,并陆续回国与家乡的亲人取得联系,正与黄添福一道,合力续写古宅大路富与厝的传奇故事…… 古宅“大夫第”
“有大路厝,无大路富;有大路富,无大路厝”,这句流传于同安、翔安一带的俗语,说的就是位于古宅村大路自然村的清代古厝大夫第。大夫第主人名谁?何年所建?地方史志也鲜有记载。据大夫第后人黄添福介绍,大厝建于清末,是其先曾祖父黄鳖在越南经商发财后回乡所建。“大夫”系从清廷讨来的册封。
大夫第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特色的三落双护厝“大六路”,背山面水,占地千余平方米,规模不大但气势非凡,至今尚保存完好。其门楣上的镶金行书字体“大夫第”,虽经岁月剥蚀仍流金溢彩,不减当年气派。主体建筑虽谈不上富丽堂皇,但其雕刻多且精细,绘画瓷贴极具匠工。就连天井地板都用精磨的石板材铺就,足见用料之考究。正厅柱上,屏风刻有多幅描金联对,既体现主人的富有,也显示其怕落俗气的官老爷心态。古宅大夫第之规模或许比不上一些大地方的名门望族老宅,但在当地,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,也算是鹤立鸡群了。
大夫第整体设计有两大特点。第一是采光通风性能良好,冬暖夏凉。其互通对称的偏门、前后门、巷廊门,十分有利于空气的流通。房门对外向天井的居多,虽然隐蔽性不足,但采光、采风有余。回廊过道贯穿整座大厝,任凭外面风吹雨打,屋内往来丝毫不受影响,颇有“虽外有四时,而内无寒暑”之特色。
古时山村多匪祸,因此大夫第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其防盗功能。大厝通往外界的所有门上均设机关,天井覆盖铁丝网,网上挂满铜铃,遇贼入侵则铃声大作。后房堂、卧室、后寿堂互为相通,内置十扇小门或明或暗,不熟悉的外人摸不清门道,万一贼势凶猛,主人易于躲藏、逃脱。
遥想昔日大夫荣耀——高朋满座,觥筹交错,南音唱晚,其欢几何?丝丝缕缕思古幽情油然而生。 (黄坚定)